故事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隋朝末期,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爆發了農民起義。公元618年五月,唐國公李淵迫使隋恭帝禪位,自己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依然在大興,改名為長安,至此唐朝建立。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隻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淵經常派遣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李淵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無往而不利除了天時地利還與一個神秘人有關,此人曾擔任李淵的軍中謀士一職,因相貌平平,軍中多半人均不認識此人,隻有唯數幾人得知其名,姓吳,名賴。相傳吳賴的先祖與李淵的祖父李虎是故交,吳賴兒時就與李淵相識,在李淵其父親李昞去世時,吳賴的父親帶著還有兩個月就年滿6歲吳賴前去弔唁,就這樣7歲李淵結識了吳賴。李淵的家族顯赫,反觀吳賴則出身平平。

在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大赦天下,分封了一眾功臣, 然而吳賴卻並未向其他人那樣,為自己謀取封號和利益。他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幫助李淵建立了他的帝國,吳賴選擇默默離開,帶著他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過上了平凡的生活。然而,他的離去並冇有讓李淵忘記他,反而使李淵對他更加敬佩。因為在李淵看來,吳賴的智慧和謀略,纔是他能夠順利建立唐朝的最大功臣。

李淵對吳賴的尊重和感激,使得他在位期間,不斷派人去尋找吳賴,希望他能回到長安,接受封賞。但是,吳賴卻始終拒絕了李淵的好意,他淡泊名利,隻願過平凡的生活。

在經曆了玄武門之變之後,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九月四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至此唐朝步入強盛時期,由於有李淵打下的根基和一群賢臣的擁戴下,李世民可謂是分開了手腳乾起了事業。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貞觀之治。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629)農曆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於今陝西麟遊)避暑,李淵也不願意出行。貞觀九年(635年初),李淵病重,他深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這麼多年來他依舊放不下曾經與自己並肩作戰為自己打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吳賴。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同年農曆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後祔葬。數年後李世民為完成李淵的心願尋得了吳賴的兒子吳廣雄,賜予李姓,追封吳賴為武陽侯,地千餘畝,金千餘兩,宅府一間加若乾家丁和丫鬟,還有當年李淵親筆題寫的一封可以免死的詔書,相當於免死金牌吧,此後吳氏子孫改李姓。

吳賴在帶著年幼的吳廣雄(即李廣雄)離開長安後,此時的吳賴已經五十一歲,年過半百,而吳廣雄才十歲。他們沿著東都一路南下,穿越洞庭湖經韶州到循州海豐縣,一個名叫武陽寧靜小鎮的鄉下。武陽位於沿海地區,土地肥沃,民風淳樸。吳賴隱姓埋名選擇在這裡安家,一方麵是為了避開繁華都市的紛擾,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吳廣雄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吳賴結髮妻子許氏在生下吳廣雄時就去世了,吳賴早年間在各地遊玩時與一名姓劉的女子有過一個孩子,這件事情吳賴的結髮妻子許氏並不知道。吳賴在武陽鄉下過著簡樸的生活。他親自耕種,養家餬口,同時還教授村裡的孩子讀書寫字。他的智慧與才能在小村莊上得到了廣泛的讚譽,人們都非常尊敬他。儘管生活艱辛,但吳賴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吳廣雄的成長過程中,吳賴對他進行了嚴格的教育。他教導吳廣雄要忠誠正直,勇敢麵對困難,永遠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他還傳授給吳廣雄一些實用的技藝,如劍術和書法。在這些方麵,吳廣雄都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歲月如梭,吳廣雄在武陽鄉下村莊茁壯成長,成為了一位英俊少年。他的才華和品行得到了小村所有人的讚譽。而在此期間,吳賴也漸漸感受到了吳廣雄身上散發出的獨特氣質。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具備了承擔重任的能力。

貞觀十九年,時年七十九歲的吳賴病逝於武陽,此時的吳廣雄已經三十八歲,娶了武陽當地一名姓鐘的女子為妻,並育有三個孩子。吳賴臨死前告訴吳廣雄他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比吳廣雄年長十歲,吳賴在三十而立之年與劉氏在京兆平陵所發生的風花雪月之事。吳賴在與劉氏平陵分彆後的半年收到劉氏托人捎來的信件中提及懷有自己的骨肉一事,這時的吳賴由於種種原因無暇顧及這事就冇有親自前往尋找劉氏,隻是差人給劉氏回了一封信。等吳賴騰出空閒去平陵找尋劉氏之時,已經人去樓空,吳賴在當地到處打聽也是了無音訊,吳賴在平陵數十日隻能找到為劉氏接生的穩婆,打聽得知劉氏生下的是一名男嬰。之後的數年吳賴每路過一處,都會尋人打聽劉氏的去向,當年從長安出來,吳賴就沿途打聽劉氏母子,這一些事情,尚且年幼的吳廣雄是不知道的,在經過數月奔波疲勞過後來到了武陽,吳賴第一眼看到武陽小鄉村的風土人情就認定這是自己 餘生度過的地方。

吳賴一口氣說了好多好多的往事,說起吳廣雄生母許氏的一些過往,許氏早年間不能生育,在四處奔波試了各種民間偏方,在吳賴四十歲時許氏終於懷上,第二年就生下了吳廣雄,這時的吳賴可以說是喜極而泣,也是老來得子,也算給他們老吳家延續了香火。他告訴吳廣雄,如果朝廷有聖旨授於你那就接受吧,此刻的吳廣雄早已淚流滿麵,隻能頻頻點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惦記著劉氏,想著他那素未謀麵的孩子,他希望吳廣雄在他的有生命之年能找到他的兄長。經過一夜斷斷續續的訴說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閉上了雙眼,次年的初春,李世民派遣去尋找吳賴的官員終於尋得吳廣雄,這一晃就十年過去。

在此後的數年間,李廣雄(也就是吳廣雄)也會尋人打聽他兄長的訊息。他始終不忘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努力尋找失散的親人,傳承家族血脈。

“今天的故事就講這麼多,我也隻能給你們講這麼多了。”說書人緩緩講道

“你這說的是什麼呀,就這?” 聽客甲道

“我這聽著纔有一點興趣,您就要拍屁股走人。”聽客乙道

“到點了我就得打樣了,各位想聽的話,明天趕早。”說書人邊收拾攤位邊歌唱著

長安繁華盛世間,

鼎盛唐朝氣象鮮。

名君輩出施良策,

百姓安居樂業天。

千裡江山如畫圖,

文化繁榮映日輝。

詩仙詩聖齊飄逸,

筆鋒流轉千古傳。

麗人行處芳草綠,

貴妃醉酒豔陽天。

曲江春曉花千樹,

世態炎涼共度年。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長安遊子望江南,相思千裡。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長安繁華盛世間,

唐詩熠熠眾星捧。

名篇佳作傳千古,

盛世風華永留戀。

一首詩詞唱罷,說書人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眾聽客也各自離去。